会员登录 如何加入会员?

朱清:关于“两山论”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思考

作者: 编辑: 来源:中国矿业网 更新时间:2023-11-20 浏览次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理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自然资源是生存之基、发展之本、财富之源、生态之要。坚持“两山论”,对推进自然资源管理十分重要。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闪耀着深沉厚重的理论光辉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充分传承了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精华。我国历代先贤对资源管理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先秦以来,我国既有“道法自然”“知命畏天”的哲学思想,又有“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汲取了5000年中华文明的营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吸收了西方对工业文明发展的理性反思。工业革命以后,杰文斯从煤炭的枯竭而预测到英国的衰弱,罗马俱乐部为环境污染而提出增长的极限,蕾切尔·卡森为生态破坏而写出《寂静的春天》。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和反思将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纳入经济学的框架里,认识到自然资源既有物质使用价值的功能,又有生态价值的功能,这对于基于劳动价值论的资源价值观是极大的补充。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下,“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开发利用”。保护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其实是强调未利用自然资源的价值,即自然资源对维护生态系统、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价值,人与资源要和谐共生。
  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自然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参与实践是科学认识实践的基础,人的认识必然受到实践的束缚。恩格斯所经历19世纪的实践,使他看到了人对自然的破坏,自然对人报复的破坏辩证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则进一步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到人对自然的“返还”,形成了人与自然的馈赠辩证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优秀的自然资源管理实践是“两山论”活的源泉。“余村经验”充分验证了这一点。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精确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经济关系
  一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表达了对生态产品和资源产品的供给消费关系。绿水青山首先是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同时是由山水林田湖草沙多门类自然资源构成的。绿水青山既包含对资源产品的供给,也包含对生态产品的供给。金山银山则包含对资源产品的消费,也包含对生态产品的消费。
  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表达了生态产品和资源产品的供给层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系统论述整体包含三层涵义:我们既要充分的生态产品供给,又要充分的资源产品供给;如果生态产品供给和资源产品供给发生矛盾,优先保障生态产品供给;生态产品供给和资源产品供给都会产生巨大的财富。
  三是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资源产品和生态产品存在边界。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利用史。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资源产品和生态产品是一定的。资源产品越多,生态产品越少,资源产品越少,生态产品则越多。那么,在资源产品和生态产品之间存在一条生产可能性边界:对应着一定的资源产品和一定的生态产品。连接最大资源产品及其相应的生态产品组合所形成的曲线,即自然生态系统的资源产品——生态产品边界(OEF)。
  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可以扩大资源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生态产品和资源产品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受技术条件和政府管理水平制约。提高技术水平,可以扩大生产可能性边界,增加资源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总量。国内探索矿山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已经从“1.0 阶段”的复垦和复绿发展到“2.0 阶段”景观再造(如矿山公园、地质公园建设),再发展到“3.0 阶段”因地制宜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如上海的深坑酒店、宁波的国际赛车场和庐山产业园开发等)。受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资源产出-生态产品边界区别明显。
  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逻辑自洽
  (一)主要矛盾转化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出发展新路
  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要实现14亿人的现代化,规模要超过现在已经实现现代化发达国家人口数量的总和,这在全世界是没有先例可循的,其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势必对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管理带来巨大挑战。中国人均能耗、人均资源消耗、人均碳排放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依靠原来粗放型发展发老路,无论是自然资源的物质产出还是生态产品都是满足不了的。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使得人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偏好不同
  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决定了不同地区的人们对资源产品和生态产品的需求不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不同地区的内涵也是不同的。
  发达地区对绿水青山的生态产品购买力较强。发达地区人群的恩格尔系数低,人们的资源产品需求极大丰富,愿意为生态环境支付更多对价,更愿意消费自然资源的生态功能。大城市的周边地区,绿水青山比较容易转变为金山银山。有人说,北京周边的景观周末很火,在西南地区都称不上景观,就是因为对于北京人来说,生态景观非常稀缺,而人们对于生态产品又存在较大的消费需求,从而造成周边生态产品溢价。同时,小长假时大量人口出游,就是对生态产品购买力的外溢。如果欠发达地区通过消除生态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增加生态产品供给宣传,使发达地区的消费者方便消费生态产品,提高消费者对生态产品的消费体验,是可以在市场上实现生态产品投入产出的回归均衡。从这个角度来看,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加强生态产品供给。
  发达地区依靠欠发达地区供给资源产品。发达地区的生产资源产品的人力、生态环境成本更高,直接生产资源产品不具有成本优势,而是发挥资本、技术和信息等市场优势,推进资源产品下游利用的深加工。因此,目前东部不少地区出现去资源化趋势,对不少资源产品开发供给关停。
  欠发达地区更愿意消费自然资源的资源产品功能,如果忽视生态产品供给,易于陷入资源的诅咒。这些地区还有大量的人们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低收入人群的恩格尔系数较高,人们的资源产品需求仍未得到有效满足。人们缺乏对生态环境的购买力,绿水青山就比较难转变为金山银山。生产资源产品的边际效应大于生产生态产品的边际效应,地方政府作为地方社会的管理者,也没有内生动力。
  欠发达地区对于资源产品和生态产品的供给要达到帕累托最优,实现自然资源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如果聚焦于生产资源产品而忽视生态产品供给,就会因资源开发而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资源被拿走、生态破坏、污染留下的局面,从而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陷入资源的诅咒。如果偏离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过于强调生态产品供给,而完全忽视资源产品的供给,放任贫困的发生,同样损失社会福利。对于自然资源禀赋较高的地区,应该在提高生态环境准入的前提下,合理供给资源产品,提高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但资源产品的供给,不应降低对生态产品的供给。
  (三)资源供给与生态供给的矛盾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要矛盾
  一是资源供给压力大。我国是世界上矿产种类齐全、总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国之一,但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中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均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30%左右。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却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从自然资源消费来看,仅以矿产资源为例,2022年,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精矿、铝土矿对外依存度分别升至69.8%、45.3%、88.7%、70%、60%,资源保障任务非常艰巨。
  二是生态产品供给压力大。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时代,由于生态产品的提供能力衰减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生态产品的需求增加,生态产品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稀缺资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我国人均森林面积0.16公顷,更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我国人均草地面积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2。我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打破资源产品供给和生态产品供给的“瓶颈”,尤其是生态产品供给的“瓶颈”。如果不能保证生态产品充分供给,必然造成高收入人群和资金流失,如“生态移民”就代表了这种倾向。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提纲挈领的政策指导
  (一)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键是要推进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指挥棒、是红绿灯。高质量发展就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战略引领下的发展。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具有突出特点: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推进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推进自然资源法律体系的修改完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自然资源全要素生产率,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自然资源的保护力度。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推进自然资源事业协调均衡发展。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加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坚持多规合一,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三是坚持开放发展,完善自然资源供给的布局体系。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自然资源利用要搞好国外布局。优化自然资源利用布局,提升用地水平,推进海岛开发利用。
  四是坚持绿色发展,还自然资源以生命底色。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根本遵循,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科学划定各类保护区,完善国家公园建设体系,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严管围海造地,持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工程,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二)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保障资源安全
  一是行使好全民所有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为人民摸清资源家底,管好自然资源,严守资源安全底线。加强测绘和地质勘查行业管理,推进自然资源统一调查和确权登记,统一行使全民所有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在生态产品和资源产品中寻找均衡,既确保生态安全,又确保资源安全。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守18亿亩红线,确保粮食安全。推动能源革命,推进绿色勘查开发,实现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能源矿产和其他重要矿产勘查开发新突破,确保能源资源安全。
  二是建立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在整合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基础上,细化管理职责,探索完善中央、地方分级代理行使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加强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经营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保护,使自然资源产权转化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三是不断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对不同属性的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共同但有差别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体系,力争形成所有自然资源资产“规划龙头引领、产权科学设置、市场竞争出让、使用节约环保、存量增减核算、分配公平有效、监管服务到位”的有偿使用制度框架体系。根据资源的禀赋特点和产权特征,在产权设置、资源税费金管理、存量核算等方面进行差别化管理。
  (三)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保障生态安全
  一是科学处理外部性问题,加强生态统一修复。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监管,推进生态修复。在资源产品供给中,消除对生态产品破坏的负外部性,推进绿色勘查开发,严格在生态红线以上、资源利用上线以内进行各类生产建设活动。在生态产品供给中,对于外溢正外部性的生产成本予以补偿,构建科学界定保护者与受益者权利义务,推进生态保护补偿标准体系和沟通协调平台建设,加快形成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运行机制。
  二是深化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三个层次布局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根据自然资源禀赋特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布局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的三个层次和规模。对于市场能够自发有效利用和保护的自然资源,企业和社会的边际收益都为正,要合理规划,通过市场解决,比如一些地方临近大城市,交通发达,搞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理念一转变,绿水青山就能够成为金山银山。对于市场利用和保护的自然资源,社会边际收益为正、企业边际收益为负,但是企业的损失可以通过社会收益弥补,应该推进市场解决。由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创造条件,实行生态补偿机制,让生态产品的提供者得到应得的利益,激发内生动力。借助乡村振兴工程,在生态承载力强、经济转化潜力大的地区,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在生态承载力弱、经济转化潜力小的地区,加强生态移民搬迁等。
  (四)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一是加强生态产品调查,细化生态产品分类。结合国土“三调”,进一步了解生态产品门类。根据国土“三调”结果,优化统计门类,对于主要利用生态功能的自然资源,应该进一步纳入生态产品统计和划分,利用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特点,通过深入研究,推出细化的生态产品门类,将细化的生态产品按照是否排他进行分类。不排他的生态产品由政府代理并监管,排他的在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适时推入市场。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启动生态产品规划。从长期来看,应该在国土空间规划和自然资源规划中,统筹考虑生态产品规划,实现14亿人生态产品的精细化管理,推进生态产品管理的精细化。在生态产品规划中,明确排他生态产品的区划。划定生态红线,不是不利用自然资源,恰恰是利用自然资源的生态功能,供给生态产品,并对排他生态产品规划分级,排他生态产品的排他对象和排他程度要按照维护生态产品功能的必要性进行功能性分级。
  三是完善生态产品产权机制,设计收益与补偿机制。应进一步明确各类生态产品所有权的委托代理关系,明确收益。社会主体参与排他性生态产品的经营应该确保他们的经营收益,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设计补偿和政策优惠。对于各类主体参与非排他生态产品供给的,要设计补偿机制。对于各类主体参与排他生态产品供给无法盈利的,也要设计适当的补偿和优惠机制。这些也就是对履行自然资源资产保护义务的权利主体给予合理补偿。
  四是推进生态产品市场建设,加强行业管理。优化市场行为,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主体,通过租赁、置换、赎买方式扩大自然生态空间,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推进生态产品行业管理,探索建立一批生态价值实现机制实验区。
  五是依靠社会主体,扩大生态产品供给。成立生态产品行业协会。广泛联系生态产品市场主体,如企业、公益性组织、高校和科研机构及生态行业关注人等,推进行业自治,形成社会共识,推进建立一批公益性生态基金组织,推进全社会开展生态产品问题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国际矿业研究中心(中国矿业报社)]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江西省矿业联合会
赣ICP备13003147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