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铜集团德兴铜矿生态复垦--寸草难生的废石场终变绿
作者:江西矿联网
编辑:
来源:网络
更新时间:2019-08-07
浏览次数:
知道一座寸草难生的铜矿废石场的变绿之路有多难吗?江铜集团德兴铜矿杨桃坞废石场整整探索了19年。
3月5日,小雨霏霏。记者来到德兴铜矿杨桃坞,看到施工人员正忙着平整土地、修建道路。德铜环保部部长占幼鸿告诉记者:“这是杨桃坞最后一块复垦地了,再过两个月,杨桃坞就会遍布绿色。”
占幼鸿的语气有些激动,因为杨桃坞的变绿之路艰难地走了19年。他告诉记者,杨桃坞是德兴铜矿的一处废石存放地,面积达45公顷!这里曾经堆满废石,寸草不生,废石中含有的硫元素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还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废石上种植物,比在沙漠里种草还要难!针对杨桃坞的情况,我们从2001年开始,一块块地做实验,一种种方法搞探索,不断加快恢复治理和试验研究,从源头上控制住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产生。”
走在杨桃坞,占幼鸿如数家珍似的指着远方的草介绍道,“那里使用的是客土覆盖技术”“那块是等高线技术”“这边是近年来试验成功、大面积应用的原位修复技术”……一个个专业术语从他嘴里说出,抽象难懂,但是随后介绍的一个个合作技术团队的名称,让人明白了这条绿色道路凝结了多少人的智慧结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西省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等。
来到一块长势茂盛的绿地前,占幼鸿蹲下,抓起一把泥土,问道:“你觉得这块泥土有没有特别之处?”记者捧过土来难辨所以。他解答:“这是废水提铜产生的底泥,以前都是把它们堆砌,形成新的荒山,如今我们做起了‘变废为宝’的生意呢!”
这笔生意经是这样算的:德铜每年从工业废水中提取铜金属1600吨,而经过水处理后沉积的底泥,夹杂着石灰、药剂等沉淀物,无磷、无氮,20万吨的底泥过去被当作一般固体废弃物处理。从去年开始,德铜与江西理工大学展开科研攻关合作,研制出一种调理剂,实现了用底泥替代土壤。这样不仅“吃干榨尽”矿产资源,还省去了一部分生态复垦所需的土壤。
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杨桃坞绿了,占幼鸿却到了快退休的年龄。1989年大学毕业分配在德铜环保部的老占,今年已是他在环保岗位工作的第30个年头。“作为日处理能力13万吨的大型铜矿山,德铜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也走了30多年。绿色竞争力是决胜未来的竞争优势,绿色发展之路将汇聚更多人的力量。我们部门近年来了许多年轻人,他们更有冲劲,更有想法……”老占的声音哽咽,饱含着对环保事业的热情和不舍。他不再说话,指向远方,那是另一处已经全部完成生态复垦的废石场。(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