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如何加入会员?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与地勘新体制新机制构建的逻辑关系​

作者:孟琪 编辑: 来源:讲道理的地动翼 更新时间:2023-04-18 浏览次数:

找矿突破,不仅仅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更需要新体制新机制来加以保证,关于这一点是没有疑义的。但如何构建,却出现了较大的分歧。笔者始终认为,基本思路应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期间,任何不伦不类的创新,必将是昙花一现、不可持续。

2009年上半年,国土资源部在全国地勘行业掀起了一场为期一年有余的轰轰烈烈的“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2010年4月26日,《国土资源部关于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0〕59号)颁发。该《意见》中要求:“按照‘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总体思路,明确各类地质找矿投入定位。”2010年11月4日—5日,国土资源部在河南郑州召开了全面推进地质找矿新机制座谈会。这次座谈会取得了三个重大成果:明确提出了“三五八”目标,明确了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明确了责任分工。其中:实现“三五八”目标的保障是,推动“公益先行、基金衔接、商业跟进、整装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质找矿新机制落地。2011年12月8日,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等部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1〕57号)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行“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地质找矿新机制。十分明显,地质找矿新机制的“20字方针”虽然一字未变,但第二句和第三句却在顺序上进行了调整。不难发现,这种重大原则的变化不但十分的急促,而且是十分的无奈。没有认识到,或者虽然认识到但也不愿意承认,顺序变了,语言表达却未随之变化,“衔接”二字已经词不达义。似乎改为“商业衔接、基金跟进”更为准确是了。

为什么基金躲到了商业的后面,在此不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矿产资源勘查前期的风险太大,让社会资金冲在前面,这样可以减少政府基金的损失。也就是从这一刻起。2006年1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中提出的“基金”就已经被偷换了概念,从公益性演化成了商业性,并且是凭借着权力开始与社会资金争利了。

与此同时,与新体制新机制一起伴生了所谓的“河南嵩县模式”“安徽泥河模式”等等,可谓是风光一时,不过很快就无声无息了。可否调查一下,那些与政府基金合作的社会资金,是否得到了理想的收益?如果没有,在新一轮的找矿突破中是否还愿意继续投资?这便是今天我们必须深入推敲“20字方针”的根本原因。

笔者长期观察体制内与体制外合作的案例,发现其生命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第一年热乎,第二年凑乎,第三年散乎。其根本原因是,体制内与体制外在投资宗旨、工作节奏、思维模式等方面的矛盾实在难以协调。如果没有类似于上市公司管理那样的平台作支撑,这种合作是不可持续的。因此,“20字方针”的设计,先天即存在硬伤,或者说是“小聪明有余、大智慧不足”。

当下的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再次面临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地勘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等“九龙治水”的热闹场面,不知道地勘行政最高管理部门如何提交答卷,全行业的同仁都在拭目以待呢!

 

加入收藏

版权所有:江西省矿业联合会
赣ICP备13003147号-1 管理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