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十年我国铀矿勘查成果发布,如何持续保证核电“粮仓”充盈?
作者:
编辑:
来源:中国矿业网
更新时间:2023-07-24
浏览次数:
铀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被称为“核电粮仓”;如“华龙一号”这样的百万千瓦级核电站,按60年来计算,大概需要1万吨铀来做燃料保障。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核电正逐渐演变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和低碳清洁电能供给的基础性能源,我国核电机组在建规模已达世界第一,因此,提高铀资源自主保障能力意义重大。
包含首个超大型地浸砂岩铀矿床在内的新时代十年我国铀矿勘查成果7月21日发布。近年来,我国优质可采铀资源大幅增长,预测资源总量超过280万吨,确保了我国天然铀稳定高效供应,将核工业“粮食”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国如何在新时代十年实现铀矿找矿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的背景下,持续保证“粮仓”充盈?
铀,在哪儿?
铀资源为什么重要?
铀这种物质大家并不陌生,铀235可用作原子弹的核装料和核电站反应堆燃料;但你可能有所不知,其实铀无处不在。
中核集团铀矿首席专家李子颖:铀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面到处都有,只不过是含量不同而已,包括在我们人体里面都有,矿泉水里面也有,只不过含量非常低……
李子颖表示,在地球诞生之前,甚至在太阳诞生前,铀就存在于宇宙中了;而只有在砂岩中的富集程度达到每吨100g、硬岩中的富集程度达到每吨500g,才能被称作是可供利用的铀矿。
李子颖:平常我们看到的石头里边可能也有铀,也就是两三个ppm,也就是说每吨里面有两三克。我们讲的矿呢,砂岩型铀矿,就是说我们在发现的砂岩里面如果达到了100克/吨以上,我们就认为它富集到了够称得上矿的这么一个指标;当然还有热液型铀矿,热液型铀矿就是花岗岩、火山岩型铀矿,要达到500克/吨。也就是说,基于目前现有的技术或工艺水平能够被拿出来,而且是有一定经济性的,我们才把它叫作矿藏。
李子颖介绍,之所以铀矿被称为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不仅因为它如石油、煤炭一样,是一种有限资源;还因为在“双碳”目标下,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正在快速增加,对天然铀的需求量猛增,因此,立足国内提高铀资源自主保障能力意义重大。
李子颖:铀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殊资源,它是军民两用。核电站没有铀资源就发不了电,就像火电没有煤发不了电一样的道理。我们核电装机容量是不断快速增加,目前来讲大概是56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在建的也是2200万千瓦左右,核能行业协会预测到2035年甚至有可能要达到2亿千瓦。一个百万千瓦的核电站如果全寿期按60年来计算,大概需要1万吨的铀来做燃料保障,铀资源可能就要达到15000吨,这是非常重大的一个需求。
预测总量超280万吨
我国铀矿找矿实现重大突破
全国铀矿地质勘查高质量发展大会7月22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新时代十年我国铀矿勘查成果发布。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局长陈军利介绍,十年来,我国铀矿找矿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新探获蒙其古尔超大型砂岩铀矿床1个,特大型矿床5个;找矿效率大幅提升,仅用11%的工作量取得了新增资源量32%的成果,新增铀矿资源中70%为优质可采资源;根据最新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我国铀资源总量超过280万吨,潜力巨大。
陈军利:十年来,新增铀矿资源量占68年来查明总量的1/3,优质可采资源大幅增长,推动了我国铀矿勘查重心从南方硬岩向北方砂岩的重大战略转移,重塑了我国铀矿勘查开发格局,夯实了国内铀资源保障基础,有效发挥平抑国际铀价“压舱石”的作用。构建了国内开发、海外开发、国际贸易、战略储备“四位一体”的天然铀保障体系,筑牢了铀资源安全自给保障的坚实防线。
李子颖表示,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离不开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比如,在新疆伊犁探获的蒙其古尔超大型砂岩铀矿床,可以利用地浸法进行开发,结合数字矿山技术,就可以实现千里之外一键采铀、一屏掌控。什么叫地浸法呢?李子颖介绍,在砂岩中存在的铀资源,可以直接在地下变成液体、抽取出来,从而免去将矿石开采出来再进行提取的过程,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李子颖:因为它可以用地浸的方法来进行开采,也就是说通过钻孔把地浸液注入地下的矿体,跟矿体里面的铀发生反应,形成了含铀的溶液,从另外一个孔就把它抽上来,有点类似于采石油。这样的话,跟传统的采矿方法相比,它就不用去打竖井、坑道,不用再把矿石挖上来、破碎,形成尾矿、矿渣等等。可以大大降低成本,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是比较好的,对地表基本上没有什么污染,可以降低工业利用的品位,原来可能是500个ppm现在100个ppm就可以了。
夯实国内铀资源保障基础
向沙漠高原和地球深部进军
同时,随着我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持续推进,铀矿找矿深度在持续提高。在广东诸广铀矿大基地,探获我国规模最大的热液型铀矿床,见矿深度超过1000米,提振我国铀矿找矿向地球深部进军的信心。李子颖介绍,这体现出我国“天-空-地-深”一体化勘查技术体系效能显著提升,也更加考验我国对成矿理论、模式的探索以及对科学技术的突破。
李子颖:比较早的时候,比较快的方法就是用放射性的方法,哪个地方高,这个地方可能就有矿。在本世纪初,大部分可能在500米左右,那么现在可能就达到1000米,在地表就没有任何放射性信息,我们要有新的成矿理论或模式,根据这个地方的地质构造的背景和条件符不符合这个模式,锁定一个局部的有成矿远景的地区。随着深度的增加,不光是成本要增加,难度也要增加,更需要科技的创新、进步和技术的突破。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保障工作,党的二十大将能源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邓戈表示,要加快提升国内天然铀产能,夯实国内铀资源保障基础,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水平。
邓戈:国防科工局正会同财政部推动“铀矿找矿突破行动”,要积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将持续扩大国内铀资源规模、满足国内铀资源需求置于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加快推进“天-空-地-深”铀矿勘查技术体系的迭代升级,打造进军沙漠高原和地球深部的能力。加大基础前沿研究,打造开放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发挥国内资源在天然铀保障供应体系中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中国之声)